京東聯合創新pos機試點
1、京東poss怎么聯網
1、首先開機和初始化POS機,使POS機具進入低功耗狀態。2、其次從運營商獲取網絡資源以建立PPP鏈路。
3、最后在PPP鏈路存在的基礎上,與服務器進行后續的TCP/UDP等IP通訊,完成聯網。
2、京東白條閃付刷pos機流程
1、接到開通白條閃付邀請的用戶在京東金融APP上的白條頻道,即可找到該入口。2、點擊進入后進入開通白條閃付的流程,提交姓名、身份證、銀行卡信息進行核驗身份。
3、7秒內通過就能開通,將該賬戶添加在支持NFC(非接觸式通訊技術)的手機支付客戶端,成功綁定后,可在銀聯閃付POS機進行日常支付使用。
3、京東閃付可以在pos機
兩個要求:1,要POS機帶有閃付功能
2,手機要有NFC功能
滿足以上兩個要求就可以 可以的 需要你的手機支持NFC 不可以的
4、2018年十大移動支付創新產品案例
又是一年歲末年初,過去的一年斷直連、備付金集中交存、賬戶分類管理落實等政策頻出,監管持續收緊。交通領域則迎來了移動支付的浪潮,NFC、二維碼、生物識別等技術紛紛入局。 科技 創新不斷,支付創新也就不會停下腳步,2018年的移動支付領域仍然涌現了一些值得關注和頗具意義的移動支付創新產品方案,本期年度盤點沿襲移動支付網往年慣例評選出2018年的十大移動支付創新產品案例(排名不分先后),以此為鑒,展望未來。
1.合肥地鐵首創“一號通”,運營商的交通支付 探索
4月,合肥軌道交通官方宣布,全國首創的“一號通”刷手機進站乘車技術已經成功試點。據了解,“一號通”是一種基于手機支付功能的軌道交通檢票機通行技術,是地鐵運營方與通信運營商合作共同為乘客提供的一種使用手機刷號乘車的智能化服務功能。
該技術有什么特點呢?簡單概括,就是需要區別運營商、需要下載APP、不分手機型號、閘機需要改造、10米內鑒權15CM內支付確認。
僅從目前已經得知的信息來看,該方案具有一定的創新意義,且具備落地實用性和拓展性,畢竟在手機支持機型上只要滿足4G網絡就可以,但是問題在于閘機也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造,且實際使用和商業合作方面暫不太清楚有何其它缺點。
電信運營商一直對移動支付戀戀不忘,在第三方移動支付爭奪無望的情況下,轉而投向競爭激烈、藍海一片的交通支付領域,比如翼支付目前已經在海口、冷水江、綿陽等城市上線翼支付乘車碼。未來運營商在交通支付領域必然會有更多創新 探索 ,只是市場是否接受就不得而知了!
2.建行推出無人銀行,“無人”到底是剛需還是噱頭?
4月,中國建設銀行在上海九江路開了一家“無人銀行”。這家銀行最大的特點便是“無人”,本質上它是一個布滿自助機具的銀行網點。
據移動支付網了解,該支行將那些需要人工辦理、審核的業務全部通過智能自助柜員機、智能屏幕、遠程客服、數字屏幕墻和交互式智能機器人來實現。其中,客戶在建行留存了人臉信息之后,可以刷臉直接在自動取款機取款,另外據說還可以免費體驗VR 游戲 。
近年來,無人駕駛、無人超市、無人便利店等“無人”概念相繼走紅, 科技 公司和互聯網企業紛紛入場。但從實際落地上看,這些“無人”應用場景并不完善。今年,關于“無人”的聲音開始逐漸弱化,更多地將“無人”引導向“智能”和“智慧”,實際上無論技術如何發展、 科技 如何進步,徹底無人是不切實際的,如何處理好人與機器、智能之間的關系才最為關鍵。
3.二維碼電子車票,交互營銷真有用?
5月,騰訊聯合羊城通基于乘車碼服務率先推出二維碼電子車票新玩法,將廣州的特色飲食文化、特色地標建筑融入其中,讓電子車票增加趣味性和收藏感,通過微信實現好友互贈,還能增加互動和樂趣。
9月中旬,騰訊乘車碼宣布在上海推出電子車票,而當時電子車票的支持城市已經有10多個。
前不久,騰訊乘車碼聯合深圳地鐵以及麥當勞一起在深圳地鐵推行了刷碼乘車領優惠券以及紅包的活動。二維碼電子車票的推出一方面能夠增加用戶的互動,另一方面能夠幫助商戶實現廣告引流,便于開展活動宣傳。
但是,在我看來,微信紅包已經被廣大消費者所接受,而交通領域的二維碼支付無論是開通還是支付也比較成熟完善,僅僅是在交互方面電子車票并沒有太多優勢。不過,好在針對電子車票可以衍生出一些商戶營銷手段,比如贈送代金券、車票紅包等,在引流方面還是能發揮一定的作用。
4.IFAA助力,首款安卓3D人臉識別支付上線
6月,IFAA聯盟發布“本地人臉識別安全解決方案”,用來實現金融級別現金支付的技術,隨著搭載人臉識別黑 科技 “O-Face”的OPPO Find X面世,才正式追平蘋果Face ID,讓其成為首款安卓3D人臉識別支付手機。
單純的3D結構光或許不是什么創新,然而要在3D結構光的基礎上實現金融級安全的支付,對于安卓陣營而言的確是一件有難度的創新。
3D安全人臉支付解決方案是技術實力和產業協作能力的體現,這其中自然少不了IFAA在背后的支持和助力。當然,在解決了人臉支付的第一個難題之后,仍然面臨著更多的挑戰,比如,如何滿足不同的手機廠商的應用需求?如何降低人臉支付的接入時間,進而降低手機廠商相應的適配成本等?身份認證領域競爭激烈,安全高效的生物識別認證方式仍然需要技術和時間的打磨。
5.銀聯“碰一碰”與“卡碼合一”,NFC支付新玩法
6月底,銀聯推出“碰一碰”功能,其通過NFC手機的NFC讀卡器模式,與NFC標簽交互讀取標簽中存儲的數據后,在手機上通過線上支付流程完成付款。
“碰一碰”付款為商戶提供低成本、易操作的收款利器,為持卡人提供更快捷、更安全的付款工具。其一方面標簽數據具備防復制、防篡改的優點,相比于二維碼具備更高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碰一碰實際上是基于銀聯體系的在線支付,支付過程受到手機內置安全芯片的保護,目前而言并無交易限額限制,銀行等合作機構可依據自身風險策略定義交易限額。
NFC支付在支付體驗上更加便捷,而且對于支付環境的要求也不會太苛刻。但另一方面,碰一碰需要NFC手機的支持,在支持率和使用率上仍然需要培養消費者的使用習慣。
12月,銀聯又聯手華為推出了基于Huawei Pay的新功能“卡碼合一”,即用戶在使用Huawei Pay進行線下付款時,在手機熄屏狀態下通過指紋驗證后,即可快速調出Huawei Pay中的默認銀行卡,手機屏幕上會同時出現銀行卡非接提示和銀聯二維碼展示,方便用戶根據受理條件和個人喜好進行選擇。
如果說,“碰一碰”是銀聯在NFC支付上的一種變局,那么“卡碼合一”則是銀聯對于NFC和二維碼支付的一種平衡,但無論如何,兩者無疑都是銀聯近年來值得一說的創新亮點。
6.首款手機POS產品,能否變革智能終端產業?
6月28日,中國銀聯正式發布全球首款手機POS產品,率先將POS機從一個硬件終端產品轉變成一款智能手機上的應用產品。
12月4日,中國銀聯聯合各大商業銀行及華為、小米、三星、OPPO、魅族等主流手機廠商正式啟動了銀聯手機POS產品首批應用試點合作。至此,從6月開始對外宣布的銀聯手機POS正式面向市場,智能手機變身POS機進行收單成為現實。
拋開市場前景不談,銀聯手機POS的正式推出,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全球范圍內都是一項領先的移動金融創新。據了解,銀聯手機POS產品一方面是聯合相關機構按照PCI的規范進行設計和研發,另一方面符合人行在TEE和eSE上的功能性和安全性要求,符合全球POS的發展趨勢,并前瞻性地走在了世界領先的位置。
除此之外,銀聯手機POS還具備安全、低成本、多功能性等諸多優點,在行業影響上一方面能夠助力手機廠商推動NFC手機和手機Pay的逐漸普及,另一方面能夠幫助收單機構更加低價、高效地觸及商戶。不過手機POS是否會革智能POS等終端廠商的命呢?這一點還需要拭目以待!
7.浦發推出API Bank,開放銀行是大勢所趨?
7月,浦發銀行正式推出業內首個API Bank無界開放銀行,據介紹,浦發銀行API Bank無界開放銀行將通過API架構驅動,將場景金融融入互聯網生態,圍繞客戶需求和體驗,形成即想即用的跨界服務,塑造全新銀行業務模式。
那么什么是開放銀行呢?開放銀行,又稱平臺銀行,是指商業銀行開放API端口,連接各類在線平臺服務商;銀行通過與服務商合作,從而開展各種基于具體、特定消費場景服務的方式。
開放API端口,意味著銀行將突破傳統物理網點、手機APP的局限,開放其產品和服務,將其嵌入到個合作伙伴的平臺上。銀行與合作伙伴集合雙方資源優勢,進行產品和服務的快速創新拓展,以達到普及金融服務的目的。
截止目前,包括浦發、建行、招行、工行在內的多家商業銀行都建立了各自的“開放銀行”平臺?;ヂ摼W金融的競爭已經來到下半場,開放銀行作為一種全新的銀行業態,在我國正處于起步和 探索 階段,但是開放和共享的概念是行業發展的必然階段,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互聯網時代的關鍵,盡管開放銀行的發展荊棘遍地,但一定也是大勢所趨。
8.eID首次載入手機終端,身份認證前路漫漫
8月,華為聯合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宣布啟動了由“公安部公民網絡身份識別系統”簽發的網絡電子身份標識(eID)載入手機的試點,eID正式首次載入智能手機終端。
此次合作結合了國產密碼算法、華為手機全球獨創麒麟芯片和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的eID等技術,可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為公民的線上線下活動提供高安全可靠的身份認證服務。目前已支持線下辦理酒店入住和航旅縱橫APP線上身份認證場景。
目前,身份認證領域的競爭激烈程度完全不亞于移動支付。就公安部而言,除了eID之外還有CTID“網證”,并且其已經聯合微信、支付寶推向了市場,有互聯網企業的加持,“網證”的大眾化推廣更具優勢。不過目前“網證”的應用場景更加偏重于線下的身份認證,而eID則線上線下都有布局,另外在安全性上以智能安全芯片為載體的eID似乎更有優勢。
除此之外,以互聯網企業為聯盟的身份認證體系也在不斷發展,在互聯網應用與手機廠商的交互中,IFAA、FIDO等身份認證聯盟則有著天然的優勢。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已然形成,路漫漫其修遠兮,如何上下求索就要看市場和發展了!
9.“鐵路e卡通”支持鐵路掃碼,II類賬戶也可非“卡”
10月底,“鐵路e卡通”在長株潭城際鐵路正式上線投入使用,長株潭城際鐵路成為全國鐵路首條可通過手機掃碼進站乘車的線路。
近日,廣深城際鐵路也開通了支付寶掃碼進站乘車服務。然而,與支付寶掃碼乘車不同,“鐵路e卡通”有著不一樣的背景和模式。首先,“鐵路e卡通”項目是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城際鐵路公司根據城際鐵路公交化運營的特點聯合中鐵銀通支付公司(下稱中鐵銀通)、中國銀行等單位共同開發。中鐵銀通發行的“中鐵銀通卡”則是鐵路總公司與中國銀行聯合推出的一種預付卡,實際上該卡是一張帶有“銀聯”標志的僅限于鐵路行業的預付卡。
也正是因此,“鐵路e卡通”由中鐵銀通與中國銀行聯名發行,由雙方聯合運營和管理,中國銀聯提供賬戶支持的中國銀行II類賬戶,而且是一個通過同名I類銀行賬戶開立的II類綁定賬戶。
此前,京東、美團、去哪兒、攜程等互聯網信貸消費產品關于II類賬戶創新“借卡下線”的案例已經比較常見,但此次“鐵路e卡通”上線則體現了另一種方式的II、III類賬戶應用,其拓展了“中鐵銀通卡”所不具備的多種支付方式,比如二維碼和手機NFC,同時也將支付領域從單純的鐵路行業延伸到了其它銀聯支付體系。
10.南寧地鐵首次應用全態識別,生物技術要迎爆發年?
12月,南寧軌道交通1號線佛子嶺站新增的全態識別系統進入調試階段,這是國內首次將全態技術運用于交通出行上。
全態識別是基于人工智能深度網絡的全態無感過閘系統,與人臉識別不同,全態無感識別技術更注重于目標的軌跡及姿態等非配合識別條件,精準識別用戶身份并提供安全便捷的過閘服務。
全態識別強調遠距離、非配合,而根據的是每個人步態的不同,那么這個步態識別的精準度到底有多高呢?會不會出現人流量太大步態被遮擋的可能呢?當然,目前這項技術僅僅處于測試階段,未來的實際使用體驗還不得而知。而近日,金華公交已經在交通領域率先上線了人臉支付應用,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一年將會是人臉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的爆發年!
小結
以上便是移動支付網我總結的2018年度十大移動支付創新產品和案例,歡迎大家說出自己心目中的創新產品和應用。
本文為作者授權發布,不代表移動支付網立場,轉載請注明作者及來源,未按照規范轉載者,移動支付網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5、京東線下POS機閃付,需要如何操作
OS機上有銀聯云閃付、Apple Pay、HUAWEI Pay、Mi Pay標識中的任意一個,即可以使用京東白條閃付進行消費,如果京東快遞員的POS機上有銀聯云閃付標識或Apple Pay、Samsung Pay標識,均可以使用“京東閃付“進行消費
轉載請帶上網址:http://www.cnksdq.com.cn/posji/68745.html
- 上一篇:蘭州銀行pos機技巧
- 下一篇:樂富pos機怎么代理